今天是在LCC野營的最後一天,一大早就把所有人挖起來拔營,並且整理好全部的裝備,等著地陪過來帶我們去私房景點。預計是半天的行程,下個行程就往鹽湖城前進,順道去Sandy City看看Lower Bells Canyon Reservoir及Wasatch Fault。

今天路線一開始往營地外面走,總算見到營地入口(原來這裡是國家森林園區)。

黃色箭頭指著山坡上的侵入岩脈(dike)。

寒武紀石英砂岩被岩漿熱變質,仍然可見殘餘的交錯層理。

LCC早期開採銅礦,使這裡有很多舊坑道口。

山上的野草開花,空氣中瀰漫著迷迭香、艾草、薄荷的味道。

對面山上的的褶皺岩層。

淺色岩漿沿著深色頁岩裂隙侵入,如果垂直侵入就是岩脈(dike),水平的叫做岩床(sill),如果有很多岩床(sill)聚集在一起,就叫做岩堵(stock)。

石灰岩經熱液變質矽化,並產生銅礦。

另一個熱變質的產物,石榴子石。

據說全世界來到LCC的地質學系,必須要在這裡刻字簽到才能離開。所以這面石壁上,第一次出現了中文,老外看得很開心。

離開LCC,沿路繼續看著冰川地形,中途停下來看著教科書等級的U形谷。

出來LCC以後,往南繞去Sandy City,為了就是看這個因為地震造成的堰塞湖Lower Bells Canyon Reservoir。這算是水源區,禁止一切的水上活動,所以湖邊會有警察埋伏監視。

走到湖畔,可以看見遠方山頭一塊不尋常的岩石。簡單來說,就是被Wasatch Fault移動所推出來的岩塊。

往北看鹽湖城,基本上右半圖的山,就是Wasatch Fault造成的結果(考慮到學生寫報告,這裡地質的東西避免寫太多)。

晚上回到鹽湖城,一樣是野營之前住的Rodeway Inn,一樓大廳的販賣機,有賣飲料、點心和洗衣粉。

晚餐去吃美國的麥當勞,那杯飲料在台灣是中杯,美國是小杯,店內可樂無限量供應。多到滿出來的薯條,也只是中薯而已。

杯蓋標示就比台灣好多了。
吃飽後,外頭開始飄雨,來美國第一次遇到降雨。隔天據說營地下大雨,好險已經拔營離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