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9月11日 星期六

冬瓜山新地標:冬山車站

新落成的冬山車站,採高架站體設計,將原本容易淹水的車站抬起來。冬
山車站結合了當地風俗,使用大量的地方特色做結構設計與裝飾。例如冬
瓜的外型鋼骨結構,及風箏裝飾設計;令人注意的就是站前廣場的風箏裝
飾,進入車站內(不搭車想進去拍照記得買月台票)還可看見許多與風箏
有關的硬體設備。上了月台,共有軌道四線路,車站南端還有調度使用轉
轍系統,間接指出冬山車站原本的功能。
01
04
03
不專業講古:
原本鐵路宜蘭線的載客車站,從羅東站出發前往蘇澳站,中間只有馬賽站
(現為新馬站)當作招呼站使用(月台要有乘客,通勤車才會停)。由於
附近水泥廠貨車需要進出調度,但是前往蘇澳站又不利於銜接北迴鐵路,
故選在冬山設立車站。原本車站是設計成調度場,但冬山本身也有不少居
住民,並也是前往武荖坑、丸山等地(還有進香)的另一個轉運點,因此
台鐵開始有載客車停靠。只是大部分時間都沒人,車站底下感覺有點像公
園,有狗有小孩到處竄。
02
05
06
07
08
09
拍攝心得:
買了一張月台票(自動售票機才有得買),站務員看我拿著小砲也沒多說
甚麼,只有好心提醒月台很窄,要注意過站列車很快。我抓下午三點半進
去,大概是冬山車站一天內比較有車停靠的時段,而且還可以獵捕過站不
停的貨車、自強號、太魯閣號。上了月台,視野非常好,如果沒有被國
5號跨冬山河的橋擋住,應該還可以看到比較多的利澤簡橋和龜山島。站
體鋼材包覆,感覺像鑽進冬瓜裡頭,風吹得很涼,而且有兩座月台,剛好
可以滿足上午和下午拍攝光線的選擇(我是下午去的,選擇西側月台順光
拍)。新車站也有設計給單車使用的牽引道,因為這裡同時是冬山河自行
車道的起點,不過沒帶卡打車也沒關係,車站對面也可以租車。車站下方
保留了一部分舊站體的月台及軌道,讓人可以體驗以前為何這個車站很容
易淹水的原因(誤)。拍攝日藉著颱風帶來的地形雨,意外捕捉到彩虹。

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8
27

2 則留言:

阿儒 提到...

冬山站的月台一點不也窄啊...

藍天小綿羊 提到...

可能那一陣子看習慣一級車站的月台,就覺得它不大,現在來看冬山車站月台,我也覺得不小